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台湾《工商时报》4月22日刊登题为《马英九当局谤议沸腾的内在原因》的社论称,这次“太阳花学运”之所以能引起广大青年学子的共鸣,原因不少,其中固然有政治因素,但若没有经济因素纠结其间,绝不可能形成燎原之势。所谓经济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台湾近十年来青年的薪资日降、就业日难,但房价却急速升高所形成的青年三大困境。
房价急速升高
台湾购屋难度有多高?社论称,台当局内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台湾房价所得比,台北市升至15.01倍、新北市12.67倍,两者分居“世界第一、第三”,甚至台湾各县市平均的房价所得比也高达8.37倍,三者皆远远超过韩国首尔的6倍,购屋之困难程度,于此可知。
社论称,青年购屋问题于20日国民党的青年论坛中也成为焦点,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江宜桦表示将采取政策工具,希望能压至十倍以下,但这个希望若没有周延的政策,希望终究会变成失望。须知,台湾房价所得比并非原来就这么高,2003年调查之初,台湾的房价所得比仅5.3倍,台北市与新北市也仅6.1倍、5.1倍。短短十年狂升至此,显示十年来台当局健全房市政策全然失效。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青年人如何不绝望?如今谤议沸腾,怨嗟盈路,岂偶然哉?
台湾的房价并非全球最高,房价所得比却居“世界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十多年来薪资呈现停滞,其中尤以青年人的情况最为严重。依官方的调查显示,台湾各行业初任人员的月薪,十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具大学学历者1999年还有28551元新台币(1元新台币约合0.20元人民币),而至2012年却降至26722元;其他各学历情况相差不远。青年人欲以递减之收入购狂涨之住宅,直如夸父追日,是以学运期间怨诽汹汹,理之必然也。
就业日益困难
社论称,台当局也许会认为长期以来投入高教的预算持续提升,岛内各大学每年培养了2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6万名硕博士,依经济学理论所言,本世纪经济决胜关键不就在人力资本?台当局已尽力了,何以高教经费的投入无法转化为经济竞争力?这确实是今天的大问题。台当局已检讨了十年,也提了许许多多方案,但情况未见好转,以致派遣人力中居然也有5000多名硕博士,4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如此优异学历而屈就于如此低薪工作,自然有生不逢时的怨怼。这虽是十多年来的老问题,不可尽责于马英九当局,但马英九上台已六年,自然要概括承受外界的指责。
台湾这十多年来的经济环境,已让世代间的所得、财富差距逐年扩大。这个经济上的不公平,除了影响总体经济,甚至也已影响到青年的婚育思维。依据日前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主计总处甫完成的妇女婚育调查报告,去年女性未婚率已升至32.55%的历年新高,其中“经济因素”已跃居未结婚的第二大重要因素,显示今天台湾民众所看到的许多政治纷扰、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实为经济失衡所致。
社论称,台湾世代间的统计并不周延,但勉强可自现有统计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依据最近一次的人口与住宅普查,34岁以下年轻世代家庭里,拥有住宅的比例仅六成,远低于全体平均住宅自有率八成。然而,拥有住宅并不意味着幸福,反而代表每月要承受庞大的房贷压力;依最近一次的调查,台北市购屋者的贷款负担率高达63.4%,新北市53.5%,这意味着家庭每月收入有超过半数要偿还房贷本息,缴完房贷后得学会撙节度日。众所周知,民间消费是台湾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台湾近年经济之所以低迷不振,房价过高所引发的消费排挤效果,必然是重要原因。
收入持续下降
社论称,长期以来,台当局比较注意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分配,却忽略了青年人与中壮年不同世代间的财富分配。每个世代所处的境遇不同,老一辈曾历经两岸烽火的岁月,中壮年者也曾走过筚路蓝缕的时光,今天年轻人呱呱落地时正值台湾经济最繁荣的年代,以童年及青少年阶段而言,中老年世代不如今日年轻世代;但以走出校园的际遇而言,则恰恰相反,今日年轻世代不如昔日。昔日青年人带着希望走出校园,今日青年怀着恐惧面对未来,不幸中之大幸是,今日代际财富分配,尚可通过父母的资助而延缓扩大的速度。但长期而言,世代间的财富分配问题终将持续扩大,汹汹怨诽将如同涌流的石油,只待一个政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事件的激化,即可呈燎原之势。此次“太阳花学运”已展示其威力,台当局万不可低估其后续的冲击。
《工商时报》认为,十多年来台当局对青年议题过于轻忽,如今亡羊补牢,由台当局领导人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与青年对谈,其立意虽佳,但仍不够全面性。如同一年前人们曾提过的建议,当局有必要定期办理青少年的专案调查,借此理解这一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与对经济的看法。唯有让困扰青年的民生经济问题得到解决,纷纷扰扰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才不致再掀起滔天巨浪。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