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日前发表题为《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署名文章,作者马苏德·哈永在文章中指出,毛泽东主席强烈反对限制人口增长的建议,他提出“人多力量大”。
毛泽东1976年逝世,在他去世3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设计师邓小平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似乎赞同毛泽东的观点。
今年6月,当地官员强迫一名怀孕7个月的中国孕妇引产。相关照片现在仍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功过的争论。
中国网民认为,该案件骇人地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如何利用收入不平等现象:经济状况好、有能力罚款的中国人能够比低收入家庭生更多的孩子。批评人士说,这是鼓励经济适者生存的政策。
新浪微博8月初的一条评论称:“富人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因为他们有钱交罚款。”
避开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传统途径是到国外生孩子,但这种方法也需要很多钱,许多工薪阶层家庭负担不起。
鉴于上述原因,一些中国人为何还热衷于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文章称,从某些方面来看,毛泽东有关人多力量大的观点是正确的。
北京大学社会政策教授熊跃根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目前在人口规模方面仍具有优势。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之时,大量人口会继续给劳动力供给和国内消费带来帮助。”
渴望寻找就业机会的庞大年轻人群体使得工资维持在较低水平。低工资意味着生产成本低,这使中国具有了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工人被迫忍受大规模人口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力供应状况,正如美国公众在过去几年所看到的,位于中国南方、组装苹果iPhone和iPad的富士康工厂不时发生引人关注的自杀事件。熊跃根说:“在人口过多的社会中,在找工作和其它机会方面,工人将面临更多困难。”
在孩子竭力取得成功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父母将全部资源用在独生子女身上。25岁的上海人王波(音)不久前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他目前在华盛顿工作。王波指出,计划生育政策让他的父母能拿出全部积蓄送他到国外上大学。
王波在谈及计划生育政策时说:“从经济角度来说,父母的钱没有用在其他兄弟姐妹身上。”他解释道,否则的话,父母可能没有能力负担国际学生的学费。北京大学的熊跃根从更广的层面解释了王波经历的社会影响,他说:“大多数独生子女一代比他们的父母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这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反对者指出,性别不平衡加剧是该政策导致的灾难性结果之一。
香港大学城市社会学教授徐建华(音)说:“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许多中国家庭为了要儿子而选择堕胎,这导致了性别失衡。”
据报道,在中国,男女出生比例为120比100。一些分析人士因此担心,不是每个男性都能找到女性配偶。
计划生育政策的批评者还指出,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17.3%。《中国日报》近期的一篇时事评论文章指出,政府将生育率提高至每名妇女生育2.3个孩子,才能缓解劳动人口减少的趋势。(编译/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