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议题暗藏整体对华战略考量
尽管五角大楼强调,可能进行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不会改变该司令部的职责。但名称变更本身往往就有所指。对此,孙成昊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有三层考虑。
第一,特朗普不想延用“亚太再平衡”的说法。这一说法是奥巴马时期提出,作为一个“逢奥必反”的总统,特朗普在亚太战略上不愿意沿用此前的口号,因此采用了“印太”的说法。
第二,特朗普政府希望把印度纳入到其亚太战略的轨道上来。鉴于印度近年来实力不断发展,美印军事合作日益密切,美国希望将印度拉入轨道打造美日印澳四边合作,甚至朝着亚太“小北约”的方向努力。而美国军方很早就开始使用“印太”一词,因此如果太平洋司令部最终更名,军方先行一步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特朗普政府去年提出“印太”战略其实只有一个战略的名字,并没有实质的内容。今年或明年会陆续就这一战略具体落地做出安排,推出后续政策,因此更名议题也部分折射出美国落实相关战略的考虑。从今年开始就会进入到这一战略的落实年,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各个层面都会有动作。
结合戴维森4月的国会听证就能看到,他的确提及将着手调整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布局,以与美国之前公布的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基调保持一致。
不过,也有媒体指出,尽管美国海军的摊子越铺越大,其正常运转能否支撑仍存疑问。4月底,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曾报道美军第七舰队原司令首度就去年夏天撞船事件发声的消息。这位事后遭解职的司令说,自2015年以来,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和亚太地区的行动次数“急剧增加”,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司令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结果就是部队的战备水平下降。美国海军高层官员也曾直指,驻日舰艇乃至整个水面舰艇部队都存在战备不足、维护不足、训练不足的问题。
而美国当局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5月10日最新通过的2019财年《国防政策法案》就包括了数项旨在对抗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条款。其中强调将为国防部进行地区规划及确保相关军事保障能力提供资金,并要求增强“在南海和印度洋的海上安全和海洋领域意识”。
看似小小的更名议题,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其影响不可低估。(完)
(2018-05-23 16: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