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参考睿评:印度“迷之自信”的大国梦还能做多久?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 虽然印度“超日王”号航母和美国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差着一个年代,比日本的直升机航母“出云”号综合战斗力也没好太多,但对于印度海军来说,拼凑起一场三航母同场秀肌肉的“马拉巴尔”演习,已经足够扬眉吐气的了。
官方上,印美日三国都没有明说这场着重演练反潜科目的联合演习的假想敌是谁,不过只要把这三个国家的水下假想敌列个表,答案就昭然若揭了。美日海军的水下对手是俄罗斯、中国和朝鲜,而印度的假想敌只有巴基斯坦和中国。从上述国家中取一个交集,若是说演习并不针对中国,那可就是大白天见鬼了。实际上,兴高采烈的印度媒体早就按捺不住,绘声绘色地为印度公众描述了一幅美日为入侵中国领土洞朗的印度站台鼓劲的图像。
印度加强与美日互动以制华
近年来,印度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安全合作关系的同时,明显加强了与美日的互动。外交上,莫迪与安倍共同呼吁建立“自由走廊”以对冲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军事上,美印签署后勤保障协定之后,双方合作不断深化,联合演习的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尽管美印军事装备的标准和水平差距甚远,但技术障碍挡不住两支武装力量在心理上越贴越近。
曾几何时,印度在推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时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带着几分“羞涩”。2016年印度海军在太平洋水域发起“马拉巴尔”军演时,尽管欲盖弥彰,但毕竟费了点口舌,强调联合军演和联合护航存在本质区别,印度无意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选边站队。时至今日,印度已经不愿意再去强调自己说服力不过尔尔的所谓中立立场了。也难怪,能干出在无争议区蓄意挑起争议这般勾当,还有什么必要假撇清呢?
不过,从“马拉巴尔”军演到洞朗事件,再到印巴克什米尔交火,如是种种,能说明印度已经在追求南亚地区霸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心甘情愿地背弃当年曾高高挥舞的不结盟大旗,公然寻求美国的支持甚至庇佑了吗?莫迪的地缘政治雄心到底有多大?哪里才是印度想定的利益边界?印度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中国当作自己最主要的地缘政治对手和安全挑战,拉上美国与日本建立起一个从东海到喜马拉雅山的对华包围圈呢?
这几个问题固然彼此相关,却未必能从一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印度对华政策的确越来越强硬,但这种强硬到底是因为印度决心投入美国的怀抱,需要缴纳“投名状”?还是因为印度越来越自信,相信可以与中国兵车相会,在雪域高原上一较短长?抑或只是瞧准了中国现在不会把印度当作主要对手,因而可以讹诈中国一把?这些不同的动机都可能引发印度在边境铤而走险,但对其冒险行为效果的预期和后果的耐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